Mr.Reboot—大前研一是日本有名的企管顧問,他與彼得.杜拉克(Peter F.Drucker)同列世界管理大師,
本期200811經理人雜誌專刊介紹這位當代傳奇人物,摘錄其中許多思考模式供我們參考借鏡...
關於大前
一九四三年出生於福岡,日本早稻田大學理工學部畢業,東京工業大學碩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
(MIT)博士。在「日立」任職多年後,於一九七二年(29歲)進入麥肯錫(McKinsey & Company,Inc.)
,歷任麥肯錫日本分公司社長、麥肯錫亞太地區會長及總公司董事等要職。一九九五年離開麥肯錫,
一九九六到一九九七年任美國史丹佛大學客座教授,一九九八年,任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政策學院
教授與他創立的Ohmae & Associates公司執行董事,並兼任創業者養成學校Attacker’s Business School校長
與「一新塾」主任。
著有《無國界世界》(The Borderless World)、《平成官僚論》、《生活者的反亂》、《新.國富論》
、《看不見的新大陸》(The Invisible Continent)、《中國,出租中》、《力用中國》、《思考的技術》等
著作。
成功要點
大前研一的成功並非偶然,在其成長過程中,經歷許多波折;他對自己的要求是在各種行業中磨練自己
的能力:他長期寫日記,鍛鍊自己寫作能力;打工擔任導遊,培養了英語力與社交力;學生時期投身音樂
,培養自己美學基礎;就學期間,訓練自己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堅持「絕對不能被革職」的自我要求態
度,從工程師轉行成為專業顧問管理界頂尖人物;勤寫筆記,彙整出書,奠定自己專業形象與定位;撰寫
英文文章,躍登國際舞台;成立非營利的市民運動組織「平成維新會」,向執政當局提出監督與建言;辦
學育才,透過教育改變社會等等作為,形塑自己成為多方位發展的專業人員。
思考脈絡
由大前研一的一百多本著作中,可以窺探大師的思考模式,概分為三大方向:
一、全球化觀察:
1989『無國界的世界』(The Borderless World):預言提出商業行為中的消費者、公司、通訊與資本四股
跨除國界限制的全球化趨勢。
2002-『中國三部曲』:對中國提出「Uniqlo模式」(所謂UNIQLO模式,就是企業不投資於看得見的土地
、廠房、設備等實體資產。UNIQLO所做的僅是品牌、設計、監督、通路,而製造則交給大陸
廠商代工,生產出高品質、低成本、低售價的產品),同時提出「中國七塊論」等概念。
2005『全球舞臺大未來』(The Next Globat Stage):集結20多年來對全球化的觀察,強調「知識經濟」為
全球化所帶來的影響。
二、經營策略:
1975『企業參謀』:歸納策略規劃人員的心智模式,為面臨石油危機的日本企業提出建言。
1982『策略家的智慧』(The Mind of The Strategist):為「企業參謀」的英文版,入選「4000年來最重要的
50本商業書」之一。
1985『三邊勢力』(Triad Power):提出美國、歐洲、日本與亞洲三大經濟區消費特性漸趨於一致的經營
策略。
2001『看不見的新大陸』(The Invisible Continent):在舊經濟與新經濟不同基礎上,資訊科技產業應有的
經營之道。
三、專業工作能力:
1973『惡魔的循環』:大前研一的第一本書,批判日本人寄生蟲式的思考通病(但沒有提出解決方法);
1975年出版的「企業參謀」則針對本書提出「策略性思考」的解決方法。
1999-『工作雞湯叢書』:針對專業工作者提出「加強個人附加價值,才能勝出」的提醒。
2004『思考的技術』:以麥肯錫的邏輯思考法、非線性思考提出警告:「懶於求知的人,將沒有生存空間
」。
2005『專業:你的唯一生存之道』:將策略思考中的先見力與構思力加以剖析,構成工作者應具備的專業
2005『OFF學—會玩才會成功』:對政府領導人與企業CEO(當然更適用於一般普羅大眾)在ON(職場)
與OFF(生活) 的建議,他提出「有計畫的休閒方式」的思考,讓自己的生活多采多姿,避免淪為無
時間、無金錢、無休閒的「三無」可憐蟲,最後只能在漫無目標、慵懶的生活中,結束自己的人生。
專業能力(經理人必備九力)
一、邏輯力:養成邏輯思考最簡單又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問「為什麼?」,針對問題找到解法,進而發
展出「如何做才能行得通」的做法。
(一)問三次「為什麼」,建立邏輯結構。
(二)善用MECE(Mutually Exclusive,Collectively Exhaustive)原則(金字塔結構),導出最終結論。以「So
what?」與 「Why so?」做為金字塔的基礎」,以支持最終的結論或作為。
(三)問題解決7步驟,突破表象找出病徵。
收集 |
|
進行 |
|
建立 |
|
印證 |
|
現場 |
|
反覆 |
|
導出 | ||
|
|
|
|
|
| |||||||||
|
|
| ||||||||||||
|
重複驗證 |
| ||||||||||||
|
| |||||||||||||
(四)廣告思考化,活化思考迴路。運用左眼觀察路邊廣告,刺激右腦思考,讓思考迴路隨時保持運轉狀
態。
(五)讓「吸收型頭腦」轉化成「發射型頭腦」。養成針對主題獨立思考的習慣。
(六)凡事以高於自己兩級職位思考。鳥瞰全局、大方向思考才能隨時準備好改進企業的方案,提出對主
管或公司而言都具建設性的規劃。
二、觀察力:將接收到的資訊轉化為具有「附加價值」的知識。
(一)輸入力:勇闖網路叢林的情資先鋒。每日花15分鐘瀏覽500則新聞標題。
(二)現場力:用雙腳走到現場,靠頭腦去思考。「走動式管理」(management by walking around,簡稱
MBWA)
(三)熟成力:建立酒窖般的「情資收納格」。
(四)藍白力:成為某領域專家、學習一技之長。「一年一主題」的白領知識工作者;「一技在身」的藍
領知識工作者。
三、創造力:想不出好點子時,不妨試著整理自己發想的步驟、鍛鍊腦力的方式,以及突破困境的過程,
只要經常做這三件事,思考創新的能力也隨之提昇。
(一)發想的技術:
|
|
懷疑成見 |
|
| ||||
|
|
|
|
| ||||
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 |
|
從網路思考 | ||||||
|
|
|
|
| ||||
從歷史中記取教訓 |
|
|
|
追求獨一無二 | ||||
|
|
討 論 |
|
| ||||
|
|
| ||||||
(二)鍛鍊腦力:換個空間、刺激右腦強迫自己一定要生出好點子。
(三)突破力:勇於面對障礙與逆境。
1.將問題具體化
2.執著的信念
3.認清逆境與障礙的本質
4.掌握妨礙達成目標的變數
5.周全的準備與努力
四、專業力:專業是企業與個人處在未知叢林中,存活的關鍵能力之一。面對看不見、構不著、沒有形體
的新大陸時,唯有專業,才能指引出一條明路。
(一)察覺看不見的事物,並且找到出路。
(二)在自省中構築出未來的藍圖。
(三)覺得不對勁,就要直言不諱。
(四)綜合多個解決方法,選出最好的。
五、領導力:卓越的領導者通常可以預見「無形」的事,繼而將它落實,同時也必須因應情勢改變,調整
方向與做法,才能帶領企業攀登高峰。
(一)因應變化,勇於承認「昨是今非」
(二)用跳表的迫切感完成工作
(三)建立意見相左的辯證團
六、溝通力:讓別人了解你的想法,說服你的同事。
(一)討論力:從全家共進晚餐時開始鍛鍊。學習麥肯錫會議技術「對自己不能認同的事物提出反對言論
,是員工的義務」,也要多練習和長輩(上司或長官)對話(訓練自己綜觀力與建言力)。
(二)談判力:
1.先具備解讀5年後趨勢的能力,是預知未來的能力。
2.做好暖身,掌握所有相關資訊;直接深入對方中心的談判力。
3.先閒話家常,再切入正題;讓對方說得比自己多,從中擷取關鍵字與弱點。
(三)說服力:
1.先說結論(15行字以內的要點),讓聽眾掌握重點。
2.經常進行20分鐘主題式演講練習。
3.針對自己的企畫書提出3個問題與3個解答。
4.錄下自己將對客戶所說的話,再做修正。
(四)英語力:
1.鍛鍊「英語耳」
2.培養「英語口」
3.勤加練習
4.看電視學英文,設定英語環境。
七、時間力:一天24小時,大家都一樣;時間不夠?是不是因為自己浪費太多時間在對於自我成長沒幫
助的事情上。
(一)SAP進修循環法則:S(schedule)指的是計畫、A(action)指的是執行、P(performance)指的是
績效評估。
(二)周全計畫,杜絕時間浪費。
(三)隨手儲存檔案及背誦。
(四)從最花時間的工作著手。以此為最長時間單位計算。
(五)利用句子加強記憶。句子會比單字更容易留下深刻印象。
(六)把安排進修計畫,當成在研擬策略(SAP)。
八、轉職力:21世紀工作者的生存之道。三、四十歲的中年工作者想要成功,就必須具備「強烈的企圖心
」,培養即使離開現有企業也能生存的「轉職力」,否則就只能被淘汰。
(一)勾勒新經濟願景:「AG25」(蓋茲後25年)稱為新經濟,是運用「說故事的力量」將心中的藍圖
(願景)明確清楚的說出來。
(二)跨齡與跨界的合作(collaboration)與融合(fusion)。建立異質性團體組織。
(三)一輩子有一兩次辭職經驗,是好事。
(四)經濟不景氣,是機會。「聰明的人將困境當機會,愚昧的人將機會當困境—邱吉爾」
九、OFF力:下班後的生活也要好好規劃。
(一)挑戰與年齡不相稱的運動。
(二)抱持「絕對沒有比這個更好玩的玩法」去旅遊。
(三)透過身教,讓孩子主動學習;包括生活與學習。
(四)不要老想著等到退休後才要做甚麼。
(五)至少擁有兩家隨時可去的「藏身之所」。
工作效能
一、快捷思考:
(一)先想答案,再找資料
(二)強迫自己在時間內思考完畢
(三)把假設發展成目標
二、善用「標準物品」簡化生活:腦利用在該用的地方
三、周末時間安排:
(一)周五晚間不加班,開始進行周末的休閒活動。
(二)周六從事需要耗費體力的運動,周日讓身心靈充分休息。
(三)周日晚餐後,開始準備下一周的工作。
四、假日不加班:
(一)電話留言不拖泥帶水
(二)「一案三款」的企劃訣竅
(三)上班前完成可以單獨作業的雜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