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時間管理一直深深影響個人工作與生活,惟一般人多以自我學習或社會經驗逐漸建立個人管理模式。呂宗昕教
授針對親子教養提出具體做法,值得參考

 30雜誌61期封面.jpg

 

 

 

30雜誌(2009.09):第61期,第154頁。臺北市,天下文化。

   臺大化工研究所教授呂宗昕老師在第6130雜誌提出專文,認為時間管理應從小養成,並建立習慣。

  教孩子學習支用時間4法則:

一、了解時間的存在 

    孩子生活時間多在有鈴聲的學校,回到家裡,父母應讓孩子了解時間的存在,讓他們養成戴上手錶、看時間的
習慣。
    當他們習慣看錶後,接著就要他們學習計算自己究竟擁有多少可自行支配的時間。算算放學後至睡覺前、周末
假日裡、考試前
可支用時間的狀況。讓孩子感覺時間就像撲滿裡的錢幣一般,越存會越多,但若越是任意花費
,則不可能累積存款。

二、練習時間的安排 

    寫功課往往是孩子回家後的主要活動,但建議應利用最短的時間完成,將大部分時間應用於其他的學習事務上。
    回家後,先想一下今晚要做哪些事?以條列式的方式逐項寫下(這裡需要家長配合,不要臨時起意給孩子許多
外加的工作,這樣會讓孩子認為:計畫趕不上變化、變化趕不上媽媽的一句話
)分別估算自己各項事務所需時間
,最後再計算總共所需時間。

    若所需總時間大於當晚可用時間時,就必須加快腳步,縮短一些事項所需的時間。若可用時間大於所需總時間時
,做完功課後,上床前的剩餘時間即可讓他們自由運用。

    孩子同一時間想做及必須做的事項可能更多,他們很自然地都會做好玩、想做的事,對於麻煩但必須做的事,
卻盡量拖延或逃避。

三、學習排列優先順序

    其實許多大人也有同樣的心理狀態,我們應教導他們依事情重要性及緊急性程度的不同,排定進行的優先順序。
    一般排列順序為:1.重要又緊急的事→2.重要但不緊急的事→3.緊急但不重要的事→4.不緊急又不重要的事。
    讓孩子在不同的事項前面加註1234的符號,依序完成應作的事。

四、能善用零碎的時間

    在平時生活與上課中有許多零碎時間,例如等車與坐車時間、早自習時間、下課時間、午休時間、等老師進教
室時間等。

    我們應鼓勵孩子利用零碎的小時間做小事,例如查字典、背單字、預習課文、抄寫作業、看課外讀物等,若能
善用平時上課的零碎時間,回到家後有完整的
大時間,才可做更深入、更有效率的學習。

    (思及此,版主還有另一個思考,我們比較國內外孩子運用零碎時間的差異性,會發覺歐美孩子很會運用或計
畫零碎時間看書或做自己的事;臺灣孩子比較習慣大人幫他計畫好下一步要做甚麼,也許我們該思考的是我們是
否幫孩子做了太多決定,以大人的角度幫孩子完整規劃整日活動,唯恐浪費任何一分一秒,所以我們常聽到孩子
問大人:「再來要做甚麼?」。有時候,我們要不要調整一下自己的心態,容許孩子犯錯或浪費一些時間,然後
以身作則,讓孩子從父母親善於運用零碎時間做很多小事情的示範中學習。不過,重點是大人必須要先有足夠為
榜樣的作為

    時間管理應從小開始學習,並培養適當的好習慣。從小即重視時間的人,必有一個豐富且自在的人生。

 ※呂宗昕個人部落格:成功者的學習充電站

  http://successlu.pixnet.net/blo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沈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