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二十一世紀初的現代教育,是百家爭鳴的時代,當「後現代」的理念被提出之後,就已不再只是認知主義與行為主義兩大學派的爭辯而已,事實上,教師的教學策略及技巧的運用,就亟需加上各種個人的創意及風格。 

  

    頂尖的兒童行銷專家丹•阿克夫(Dan S.Acuff)指出:有效的行銷要考慮下列原則的步驟:
    我們發現,空泛地認識字母是無意義的,許多教師將字母、字眼丟在兒童面前,讓他們認識了整整二十年之後,我們得到的竟然是一群就算在學會認字之後,仍然缺乏再進步基礎的兒童;試想:老師們如果只會一直重複先前所說的話,擔心自己說得不明白,這就值得思考了,因為重要的是他沒有找到真正的問題。作家小野先生的一段話,發人深省:「如果讓一些在兒童行銷上非常成功的人進駐台灣的各級教育單位(請注意,是教育行政單位,而不是需具備教學理念的教師),包括教科書的編撰,教材教案的設計,甚至校園的空間設計、教室的佈置….等,或者乾脆就當教育部長,會不會使得原本枯燥無味的學校變得比較符合人性?變得比較像孩子的天堂樂園?」當然,文中部分似乎偏激,但其中以「行銷式的教學策略」進行「銷售」(以這個詞來形容也沒什麼不好)知識的觀念,值得玩味! 

※首先必須讓兒童注意這項產品的存在(引起動機)。

※第二要讓他們了解產品的面貌(課程說明)。

※第三要製造機會讓他們接觸與參與(實驗及體驗活動)。

※第四要讓兒童對產品產生興趣傾向(主動參與、尋求解答)。

※第五採取行動購買,而且對產品反應良好,最後還能與同伴溝通、推薦(加深加廣學習)。

   

    我們所謂的教學活潑化、課程設計多元化,不就是一種創意的行銷手法?其實「教育」就是一種行銷工作,只是,如何能把產品(知識)讓消費者(學生)主動接受,進而成為忠實顧客(學習如何學習)?這都是我們不斷在努力和發展的。反想自己,不就是在「教育」和「行銷」中翻轉,因而得到許多啟示?

   

    教師們會對新的理念或技巧(自己不了解的部分)歸咎錯誤或不敢嘗試於自己的不熟悉,或能力的不足,但在科技進步、重視人文精神的現代,我們所有的教學設計,不都應視每位兒童為第一次的使用者嗎?以第一次使用的精神進行設計,才可能做出令人激賞的作品來。亦正如吳千華教授所說:「如果不付諸實際的行動,也將止於『白日夢』的階段,只是幻想罷了。」只有結合新的行銷技巧與教育理念,才能在多變與刺激的環境中提昇孩子的學習慾望及學習效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沈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