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黃能得帶領一群教師實踐「共學共遊」的課後學習模式,發揮早期大家族的「共育」理念,帶著孩子從生活
中培養面對未來社會的各項關鍵能力,有效可行,值得參考…
黃能得(2009):放學後才是關鍵。臺北。野人文化。
三年多來,這種「共學共遊」的課後學習模式,經過不斷改良,成為一種可複製、適合一般雙薪家庭的社團:
Art and Science「雅德賽思」是取其譯音,也傳達了作者的教育目標:「雅」是追求藝術品味、「德」是追求生活
品格、「賽」是追求科學真理、「思」是追求智慧思想。其追求「共學共遊」的思考,設定追求學校以外更豐富
充實的生活教育,培養健全人格和積極人生:
一、「兒童學社」:小一至小二以參觀體驗為主軸,以滿足好奇心旺盛階段的學習。
二、「少年學社」:小三至小六希望孩子開始尋找自己的興趣,並勇於深入嘗試。
三、「青年學社」:國中至高中透過成立「網路商店」、參與「志工團隊」、認養「慈善機構」等實際操作活動
,讓他們在進入大學之前先實證自己的志向,作為未來選擇科系的依據。
「共學共遊」的課後教育模式有幾個急需處理的重點:
第一要務就是師資改革,透過「邀集學伴、共聘教師」的方式,任何平凡父母都能找到好老師,都有可能給孩子
不凡的好教育。
第二要務是尋找好學伴。有效學習的一大要件就是孩子需要一群彼此激勵互動的同儕學伴。
第三要務是根除商業利益,把所有學費資源都用在教師薪資和學生身上,就能創造出超值的理想教育。
孩子最重要的能力,都要在真實情境中才能學會,而這樣的情境氛圍也正是臺灣孩子普遍欠缺的教育。
◎于美人(電視節目主持人):人格取決於父母的教養態度。
教育要成功,要從自我來啟發,一旦有強烈的動機,比任何外在壓迫,效果都好太多了。
第一名只有一個,被別人贏走了,其他人不但無法欣賞他的優點,反而充滿敵意。
孩子如果沒有能力懂得欣賞別人的好,進入社會如何交朋友?怎能與人合作?未來人生有怎會幸福成功?
◎黑幼龍
命運取決於性格,我們都希望小孩子好,可是誰花心力在孩子的生活教育上?
◎嚴長壽(亞都麗緻飯店總裁):父母的角色該自己負責
臺灣教育失敗的原因是過度的功利主義,孩子該有的生命熱忱和文化素養,反而無法深入孩子的教育裡面。台
東新興國小鄭漢文校長不替父母做該做的事,反而協助家長發揮父母的角色、提升原住民的教育成長,值得尊
崇。我現在除了熱忱滿滿,還必須要管控熱忱,把自己的能力跟資源用在最有效的地方。
◎金惟純(商業周刊創辦人):做家事是未來成就與幸福的指標。
現在的孩子像活在罐頭裡,所有事物,大人都幫他們規劃好了。導致的結果是:自主學習的能力降低了,所以
孩子根本就沒有機會學習「選擇」,甚至變得沒有生活自理的能力。
現代的孩子失去了學習動機,課外生活交給家教、補習班,但是那種「自己渴望一樣東西、然後想盡方法得到
、自己用盡方法解決問題」的情境和態度不見了!
◎蔡岳勳(金鐘獎最佳導演):無視孩子特質卻想培植其他可能的潛力,是父母最常犯的錯誤。
其實,一面抹煞孩子實踐創意、嘗試錯誤、修正缺點找到再試試看別的可能性的「實驗精神」,又一面心急地
幫孩子培植別種可能的「潛力」,正是我們大人對孩子最常做的蠢事。
◎李偉文(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別用過去的經驗教育孩子的未來。
「共學團體」不但節省家長的時間和金錢,還能整合彼此的人脈和資源,享有四倍、五倍的加乘效果,絕對比
一個人單打獨鬥有更多好處。
◎游乾桂(臨床心理學家/作家):童年越快樂,自我療癒能力越高。
其實,童年教育的重點就是為了儲備未來人生的能量。童年生活最大的軸心就是「玩」。我很喜歡兩句話,一
句是「高人玩世」,另一句是「玩出學問」。高明的人是用加法、用玩的方式讓自己的生命充滿色彩、發光發
熱…。
努力讀書考上名校不等於擁有「幸福」人生。人生本來就是風雨不斷、充滿挑戰,最可貴的其實應該是讓孩子
擁有解決難題的能力。
◎粘峻熊(粘巴達假日學「笑」創辦人):創造孩子的黃金快樂童年,大人責無旁貸。
孩子有很多美好素質是沒辦法在課堂上學到的,就像熱情,還有傻勁,是要在玩的過程中才能磨練出來。
◎王文靜(「商業周刊」執行長):隱形的性格式沒有辦法量化的。
我想要送給孩子得最好禮物,應該是「知足」二字。當一個快樂的人,是比有錢更難能可貴,教會孩子「有錢
可以很快樂,沒錢也能夠知足」。
◎邱文仁(104人力銀行總監):職場成功要看全方位,而非單一表現。
人不只要學會能力,也要學會生存智慧。
在人生職場上要順利成功,需要具備七種最重要的能力:一、業務力;二、雙語力;三、專業力;四、個性競
爭力;五、財務能力;六、創造力;七、國際力。
◎樊雪春(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系教授):再忙都要撥出時間陪孩子。
考試的功用是用來瞭解孩子學習狀況,成績不是絕對,所以我不贊成重複練習做功課,那是邊際效果遞減,更
會因小失大,例如創意。
◎書摘
◎父母不適合當老師,交由專業老師來帶孩子,是個很棒的決定。
◎有精彩的老師,才有精彩的教育活動,因此我花了許多時間心力徵選符合裡想的老師,老師本身的生活經驗是
否豐富、是否具有教學熱忱,遠比學經歷有多豐富、證照有多少來得重要。
◎「共學共遊」的教育模式其實可以適時提供孩子比較成熟的體驗、接觸和學習超乎年齡的事務。
◎教育孩子能獨立自主,不能等到長大成人以後才開始,小學階段正是孩子人生價值和生活能力的最佳塑造期。
◎當老師就是要成為人師、成為學生的人生導師,一定要讓學生看到自己、看到更遠,縱使老師不在身邊,這些
教誨還是會繼續影響他一生。
◎我們常常強調企業要請顧問,可是我們的人生為什麼都沒有聘請顧問?難道我們都沒有警覺到經營人生其實比
經營公司更重要!更需要顧問!好老師,就是孩子的人生顧問。
◎好的教育,不是一個人說了就算,要集結一群師生、醞釀一種氛圍、感染一種情緒、強烈傳達一種生命情操給
孩子。
◎透過終身教育系統,我們父母對孩子教育的主動用心,就可形成長程有效的實踐架構,孩子不必依靠被動的「
幸運」,美好人生必定成為他命運中的必然,而不是偶然。
◎「共學共遊」教育模式的本質不是只要孩子快樂、將未來的生存競爭放一旁,反而是積極運用快樂和遊戲的方
式,有效培植孩子更強的競爭力,邁向幸福成功的未來人生。
◎要維持孩子學習的熱情,就是得這樣一次又一次的引導,不同階段有不同的刺激,有新奇的人事物、有新的難
關挑戰,讓他們磨練技巧的同時,也增加了喜愛這個領域的深度,往後也才有機會成為孩子的嗜好甚至專長。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被迫學習的課題已經很多,並不需要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但是我最殷切期盼他們必定要
好好用心體會的一門課是---認同自己、體貼別人。這件功課必定得超越知識、才藝之上。
◎這不就是每個父母心中最期盼的:有自省能力的堅定人格、有體貼別人的柔軟的心、有無處不逢源的貴人,這
樣無論他在社會上扮演什麼角色,我們都能放心,讓他自由闖蕩…
◎對孩子的教育來說,有三個部分非常重要:第一是孩子能自主學習,第二是同儕影響,第三是老師對孩子特質
能力的賞識和培養。
◎老師不應該只是看成績,而是要看孩子對哪些事物有熱忱。鼓勵孩子如何讓熱忱變成學習的動力,奠定未來競
爭力的基礎能量。
◎我覺得老師除了教學專業外,還要主動向外尋求更多的社會歷練。經常去觀察了解別人的社會歷練;或是隨時
留職停薪轉換學習、增長見識(版主:這一點倒值得思考,畢竟制度下的現職教師比較難做到,不過,可以採
取兼職或進修的方式達到相同目的。)。
◎讓孩子直接接觸「各種領域真實人事物的良好典範」,每一個相遇的人都像是一本「能讓孩子有所感覺、有所
憧憬的活教材」,拓展了孩子的視野與生命經驗的廣度。
◎老師不一定需要優秀的學歷,但卻一定要有積極正面的人生觀,還需具備面對人生真實競爭的創意與實踐力。
另外,「膽大心細」、「協調統馭」、「生活常規導正」、「活用生活教材」與「隨時自我充實」的能力更是
缺一不可。
◎版主:書中以敘事紀錄的方式簡介了學社中許多老師精心設計的活動與課程,並將過程中的成就與困難也記錄
下來,值得我們在一般課程的規劃時,進行思考與借鏡。建議對孩子快樂學習與有效課程設計有興趣的你,不
妨靜下來仔細研究,畢竟,這根本就是好幾位老師的行動研究與創新教學紀錄呢!!
◎兒童學社相關影音檔案youtube 網誌連結
※好野人部落格:http://yeren.pixnet.net/blog
※東森新聞「小孩的琴夢」報導: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VgWjOBMe3w&feature=channel
※陽明山拍MV「海中芋言」連結: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opWR4Qh8Do
※少年學社網誌:www.wretch.cc/blog/kidsvillayouth
※兒童學社第一團網誌:www.wretch.cc/blog/kidsvilla1
※兒童學社第二團網誌:www.wretch.cc/blog/kidsvilla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