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SC05775.JPG 
心理學家發現每個兒童生來就具有創造發明的潛能。但是傳統的學校教育,偏重邏輯思考的訓練,強調知識與事實的記誦,而忽略了解決問題與創造思考的啟發,甚至於被有意的壓抑...

 

一、基本理念

    教育的目的在於「保存」人類寶貴的文化遺產,將此累積之文化結晶「傳遞」延續給生
生不息的下一代,並進而以已有文化為基礎,「開創」更豐富更進步的新文化,以求文化
之日新月異,進步不已。而在現在這個知識爆炸、變遷急遽的社會,教育的「開創」功能
也益形重要。杜佛勒(
Alvin Toffler)在他的名著「未來的衝擊」(The Future Shock
一書中,指出未來的社會將具有三個特性:新奇性、多樣性、暫時性。由於新的知識與新
的發明,以驚人的速度累積的結果,我們的社會將充斥著各種新產品、新觀念。新的發明
與新的觀念不斷的推陳出新,原來的器物、生活形態、價值觀念等,都將很快的被新的事
物所替代。所以,「今日社會中唯一不變的事實是:世界上沒有不變的事實」。因此,讓
學生學習如何面對未來變動不居的社會,把握解決問題與創造革新的方法,乃成為一個人
生活中極為重要的能力。「學習如何學習」、「重視學習的過程」的教育思想,乃成為學
校課程與教學方法革新的方向,解決問題及創造思考能力的培養則是現今教育重要的目標。

    當一個學生提出一些沒有固定、確切答案的問題時,我們通常如何處理呢?許多教師在
衝動下,常常立即給予他認為最「正確」的答案。如果我們當時能暫時壓抑自己,先別急
著給予單一的答案,而給他們自由與權力去思索追求可能的多種答案,這樣將有助於他們
創造能力的發展。

    與其每次均給予學生一個「正確」而固定的答案,教師不如嘗試以另外一種方式激發學
生思考
「對於這個問題我實在也沒有確切的答案,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或許我們可
以找出解決的辦法來」。「告訴我:你對這個問題有什麼看法」?以這種方式來「激發」
學生思考,代替以往教師「替代」學生思考的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在思想上富於冒險性,
在人格上充滿獨立自信,啟發並擴充他們的想像力,使他們能更大膽並重視自己的推理與
猜測,引導他們在思考和情感的領域上,更自動自發,更充實美滿。而這便是為什麼我們
需要創造思考教學的原因。

二、經驗分析

經驗分泗.jpg  

三、課程目標

David(1986)指出創造力教學或訓練主要在達成以下幾項目標:

(一)讓學生成為具有創造意識及創造態度的人。

(二)讓學生更瞭解創造力的主題。

(三)讓學生致力於創造力的活動。

(四)讓學生應用創造性問題的解決歷程。

(五)強化學生創造性的人格性質。

(六)協助學生學習創造思考的技巧。

(七)經由練習增強學生的創造思考能力。

Parnes(1967)認為創造力是可以學習的。而創造思考教學的主要目標就在於開發學生
的創造力(Wright & Fesler,1990;毛連塭,民78a)。

(一)探索與表現:讓每位學生能自我探索,覺知環境與個人的關係

(二)審美與理解:讓每位學生藉由團體討論與分享的過程,體認各種多元文化的價值
                                       風格及其文化脈絡

(三)實踐與應用:讓每位學生能尊重他人與環境,並能身體力行,實踐於生活中。

四、能力指標

能寸指標.jpg  

五、教學設計

(一)教學流程:(4節160分鐘)

 教學設計.jpg

(二)教學方法:

    1. 採用多元智能心智圖學習法,圖像式學習

    2. 採取六六團體討論法與自主學習的模式,擴散思考、集思廣益。

    3. 強調尊重與包容的學習氛圍,鼓勵展開創意與聯想。

(三)教學評量:1.作品評量2.小組合作3.學習態度

(四)教學提示:

    1. 鼓勵學生應用想像力,增進其創意思考能力。

    2. 學習活動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學中教師不獨佔整個教學活動時間。

    3. 特別注意提供自由、安全、和諧與尊重的情境與氣氛。

    4. 教學方法注重激發學生興趣、鼓勵學生表達與容忍學生不同的意見,不急著下判斷。

5. 讓學生在輕鬆中學習,但保持動而有節的原則,既不太放任,也不會過於嚴肅。

6. 重視學生所提的意見並增強各種與眾不同的構想。

7. 鼓勵全體學生都參與活動,並能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與興趣。

8. 讓學生從錯誤中學習,從失敗中獲得經驗。

9. 讓學生充分利用語言、文字、圖畫…..等方式,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展示自己的作品
   ,教師並能分享全班同學創造的成果。

10. 對於學生的意見或作品,不立刻判斷,意見都提出後,師生再共同評估。

六、教學檢核

(一)檢核分析

      本單元目標檢核採取教師教室觀察法,針對學生投入情形、團隊討論狀況 、成果創意
展現及學生課後回應進行觀察;其結果呈現正向且積極回應。

(二)省思感想

      亞洲的教育多以目標取向,所以重視教學成果而略過教學過程,對於會「影響」或「延
誤」教學時程的「發言」與「作為」,往往視為大忌,多採取忽略或禁止的方式,以致孩
子認為凡事皆有答案,而且只有一個標準答案。此即為創意思考最大阻礙,也建立學習者
大腦形成兩種思惟模式,其一是線性思考模式,問題答案朝向安全、符合倫理與邏輯的結
構化思考,所以,1加1只能等於2、小孩子愛花錢一定是家長溺愛的結果;另外,還會造成
學習者懶得思考的慣性,只要「標準答案」出現了,就應該進行下一題了。因此,傳統的
亞洲教育下的菁英們,往往也只能擔任開放式思考者的認真的部屬,實在可惜!

    近幾年創造力人才培育的教育倡導,第一線的教育工作者深知教改(不是全面性的)的
重要,只是仍須與大環境的時間、考招及教育政策做抗衡,是我們的苦處。

七、活動紀錄

相片1.jpg 
相片2.jpg 
相片3.jpg 
相片4.jpg 
相片5.jpg  

 

參考資料

陳龍安(1988):創造思考教學的理論與實際。臺北。心理。

陳英豪、吳鐵雄、簡真真(1994):創造思考與情意的教學。高雄。復文。

黃政傑(1996):創思與合作的教學法。臺北。師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沈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