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藝術只為宗教或達官顯宦服務時,就顯得單純,而一旦藝術介入老百姓的生活,它就複雜了…

藝術要服從學術,藝術也要取悅商業,有時藝術還要清高,最好誰都不能去擁有它(地景藝
術、裝置藝術…等)。

藝術進入了民間,由於每個地區擁有自己的風俗人情,故藝術就與當地文化結合,形成區
域性藝術,從藝術作品可看到一個地方的自然與人文。

藝術開始能被收藏後,為了滿足不同人的喜好,於是它變身為多種樣貌。

藝術常常出現同質性,因為人類具有學習的本能,學習他們所偏好的藝術,形成一群性質
相仿的藝術。就連藝術家的特殊思想及穿著打扮,也會有其他藝術家跟從學習。

藝術拜全球化與傳播科技所賜,人們更有世界觀了,有些藝術不再關心自己的鄉土,而是
整個地球村,以及探究人類內心思維與外在環境的關係。

所以,藝術進入了人類的生活,它多樣性了。自從便斗的現成物 (ready-made) 也是藝術時
(杜象-- / Marcel Duchamp--Fountain),人們已被藝術徹底搞混了,而哲學家不禁要問:「
何為藝術?」,藝術的價值性是什麼?

今天,藝術無法僅由一種方法去描述它。能夠引領潮流,影響世人的藝術,就是被認同的
藝術。藝術家們容易相互作用與學習,因此很快地,他們創作的表現方式與作品內容,或
多或少會有些相似性,然而被學習的那位藝術家,必定是翹楚。

在過去,西方的藝術有如此的重要性,它們就是全世界藝術工作者學習的對象。只是,藝
術家容易跟得上流行,一般民眾就未必能消化新的藝術。如果人們的義務教育裡沒有藝術
史,或從不把它當作一回事,肯定會搞不懂藝術。所以,上世紀的達達主義作品,到了今
天,仍然讓許多人想問:「什麼是藝術?」,同時也使得我在寫作內容裡,再度提到杜象
這位藝術家,可見他的影響在歷史上從未間斷過。

藝術進入到了生活,也迫使藝術多了許多的問號。什麼是藝術?這是許多哲學家討論的大
話題,而每位學者自有對藝術的論述,但沒有一個絕對性。或許,藝術唯有不斷讓人們去
思索與議論,才能延續話題性吧。

你認為「何為藝術」呢?

 

這是我的好朋友,秋刀魚藝術中心Fish Art Centerhttp://www.fishart.com.tw/李博文的文章,
他是個為藝術堅持的好人,不妨上他的網站瞧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沈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