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對於「LV」的印象總是高貴不可親、時尚冷冰冰,更遑論LV的御用建築師了。日本知名建築師青木淳一
反眾人對時尚的印象,在生活中尋找靈感,在慢活中找尋體會感動

 

30雜誌第64期封面.jpg  

 

30雜誌第64期(2009.11):自我投資10堂課。第116頁。天下遠見。

 

關於青木淳,可能要介紹的「漏漏長」,但如果我說他是與安藤忠雄先生同等級的大師,我想你現在應該已經低
頭立正、肅然起敬了吧!沒錯,青木淳是一位日本知名的建築師,在日本名古屋、銀座、表參道、六本木,以及
紐約、香港,共有七間
LV時尚店面出自他的設計。他的表情多樣,設計形式毫不相同,從精品店到教堂、美術館
,他的
建築作品也獲獎無數,讓它成為享譽國際的巨擘,曾被建築雜誌【Casa Brutus】評選為「一生必去的世界
百大美術館」。
2006815105743250.jpg   2006815105747230.jpg   2006815105752964.jpg   2006815105757287.jpg      2006817114356890.jpg  2006817114334140.jpg 

  

louis_vuitton_store_in_omotesando.jpg

 

對於這位大師的介紹,媒體多以報導他的建築為主,但本期30雜誌卻以大師的個人生活與美學概念,從身邊發現
創作素材為報導方向,讓我們得以一窺前輩的思考方式與細膩觀察。(以下為轉載文章)

 

 

他,是頂尖時尚品牌LV的御用建築師,在全球建築界,「青木淳」等於LV的代言人,但如果只因為他設計了7間
LV時尚店面,就認為青木淳是個生活節奏快到不行的城
市分子,你就大錯特錯了。

日本名古屋、銀座、表參道、六本木,以及紐約、香港,7座熙來攘往的城市,青木淳最能掌握五光十色表情之下
的深刻底蘊,建築外總有時尚氣味,使作品具備獨特表情。
從精品店到教堂、美術館,他的建築作品獲獎無數,
風格更是變化多端,更讓他成為享
譽國際的巨擘建築師,曾被建築雜誌《Casa Brutus》評選為「一生必去的世界百
大美術
館」。

 

慢步 橋見慢活樂

但別以為他只會做精品建築,要認識真正的青木淳,你一定要了解日本九州熊本縣的「馬見原橋」(Mamihara
Bridge),因為唯有懂得他的「慢節奏」哲學,才能一窺從繁
華LV貫穿到鄉間路橋的「青木淳概念」。青木接受
專訪時說,「一個環境裡,會有快
和慢的節奏,缺一不可,」也因為他懂得「停下腳步,細細閱讀」的慢節奏,
才能讓設
計主題永遠不設限。

生活在台灣,或許你有許多「過橋」的經驗,但你是否曾在熙來攘往的橋上停留漫步,甚至和三五好友相約在橋
上喝點小酒,聊聊是非?這樣的經驗,你不一定有過,但是在
青木淳的建築巧思下,一座原來僅供交通的馬見原
橋,成了人們駐足、釣魚、看星星的
「慢活」空間。

對於建案遍布亞洲各地的青木,習慣前一分鐘人還在東京,下一刻卻已飛往上海的「飛人生活」,因此對於「橋
」,青木為其下了新的定義。「橋的功能,不只是連絡,我希望人們走上來,有種『被邀請到家裡作客』的感受
,」青木說。

這座在日本九州熊本鄉間的作品,設計重心著重在「過橋的人」身上,實現了「把人留在橋上」的構想。分為上
下兩層的馬見原橋,把人、車兩道分隔,步行者漫步於下層,再也不受車輛行駛的干擾,能夠完全地感受徐徐涼
風,到了夜裡,橋上點起柔和的燈光,更使人想席地而坐,細細品味星光月色。

這樣的想法,是青木從江戶時代的浮世繪作品裡,所找到的靈感。他觀察到,不論是畫師筆下的和尚或市井小民
,總是在連絡東京與京都的東海道橋上相見甚歡,並停下腳步,噓寒問暖。從浮世繪裡找建築元素,使得這座橋
不只具有連絡功能,因為人們願意多花時間留在橋上,使人和冰冷建築物產生連結,也讓人與人的情感得到互動
,當地居民甚至因為太喜歡坐在橋上逍遙地度過空閒時光,有次竟然還向青木抱怨,「為什麼橋上沒有插座?」

 

慢賞 看出醜之美

「生活在城市,習慣了速度感,人們早已失去『慢慢欣賞』的能力。」青木語重心長地表示。

 初次來到台北,青木對於這座城市的最初印象就像「霧裡看花」,「不知道是空氣污染,還是濕氣的緣故,但是
整座城市感覺起來好像有霧籠罩著,」他一臉狐疑地說。但走近一看的同時,青木卻在迷霧裡找到專屬於台北的
「美」,它來自舊式公寓慣用的小片二丁掛瓷磚。

由於成本的考量,過去許多台灣的公寓外牆,常大量使用小片瓷磚作為裝飾,青木認為此種設計有馬賽克拼貼的
斑斕效果,更加符合自己對台北的最初印象,促使他大膽使用200萬片的馬賽克瓷磚,設計出外觀以堆疊聚合形成
的唐草圖紋,這棟住商混合用大樓「華漾」,是青木從慢哲學中體悟到的城市之美,更提供了一種重新看待台北
的新方式。

足跡遍布亞洲各城市,為了身體力行慢哲學,他常在抵達每個地方的第一時間,一身輕便地背著側背包,漫遊在
街道城廓之間,細細品味其中之美,而靈感也總是在緩慢的節奏裡一一現身。

走進在看板林立的名古屋市,他將整座LV店面設計成一座長22米、寬15米、高9米的巨大燈箱,佇立在百米大道
上,燈箱取代了水泥磚塊,「這項作品95%都是空氣建成的!」青木說。在隔層之間產生的反射與折射,構成霓
虹燈般的閃爍效果,青木的作品與名古屋的看板街景,恰如其分地相互呼應,也成了觀光客的必遊之地。

在青木式的慢哲學中,再怎麼不迷人的街景,以緩慢的節奏欣賞,也卻能從中萃取「美」的元素。我們常抱怨台
北的街景總是一片灰濛濛,就像名古屋的居民,認為街道上的大型燈箱看板是空間之惡,但何不學學青木,孑然
一身行走其中,然後細細品味呢?

 

慢讀 古蹟新生命
 5,500
年前的繩紋文化,青木花了長達7年的時間,閱讀其中奧味,勾勒出一棟「畢生必去一次」的日本「青森縣
立美術館」(Aomori Museum of Art)。

對於熱愛到日本旅遊的台灣人而言, 被喻為「台灣人最常參觀景點」的青森美術館一定不是個陌生的名字。而白
色的建築體加上深灰牆面的搭配,則是來自美術館現址座落的「三內丸山遺跡」。曾獲建築雜誌《Casa Brutus》
評選為「全球百大美術館之一」殊榮的青森美術館,便是以遺址裡的壕溝為發想原點。

美術館的本體呈現簡單的幾何切面,加上底部的設計高度不一,使其對應到「壕溝」的視覺感,而內部設計則分
為以白牆築起的大型展覽空間,可襯托色調繽紛的油畫作品,而以灰牆分隔的小空間,則呼應遺址原有的土堆,
使這座美術館既有當代藝術的前衛,又不失5,000年遺址的古樸意味。

建築師的工作,就是在一望無際的平地上蓋起新的物件;但在青木的建築觀念中,卻有著對老文化的尊敬,更願
意花幾年的時間,向故人取經。推崇新舊平衡的建築觀的青木,甚至曾公開批評日本建築大師安藤忠雄的作品「
表參道之丘」,並對拆除同潤會青山公寓、興建表參道之丘的計畫,表達強烈反對。青木表示,「一旦它們被拆
除了,蓋起新建築只能見證自己出現的時間點,東京將會因而變成一個如電影場景般的膚淺城市。」

 

慢找 時尚7印象

為同一個精品品牌設計過7間店面,卻不見其中設計的重複性,那是因為青木從中,找出讓建築融入環境的「隱
身」術。他說,「在思考作品的時候,一定融入當地的特徵找出來,建築才會成熟。」

例如在表參道,他融合歷史長達75年「同潤會青山公寓」的集合住宅風格,以「格狀單位」為創作概念,讓櫥窗
鑲嵌在建築作品本體,加上內部的鏡面反射街道綠樹,使人走在室內也能感覺到外頭的美景;而香港中環LV旗艦
店的設計理念,則萃取自當地最常見的「鐵窗住宅」景觀,使得店舖呈現錯落有致的視覺效果。

對青木而言,城市的性質才是主導建築長相的關鍵,沒有人會把香港和表參道的印象搞混,因此即使都是精品店
,在融合地方特色後,長相也不可能相同,而這樣的設計想法,更讓他贏得「LV御用建築師」的美名。

 

慢悟 品味慢調子

你是否不曾觀察過靜靜綻放的花朵?擁有設計精品旗鑑店、美術館、陸橋、大樓的大開大合設計力,青木的創作
觀,卻來自一朵小小牽牛花的開放。

 

用銅線、足球與燈的裝置作品,模擬出牽牛花開的節奏,青木一邊和作品互動,有感而發地說,「我們都忘了,
除了快的生活節奏以外,還有慢的步調。」

 

下次,當你快步衝進時尚味十足的LV旗鑑店時,也許更該停下腳步,細細品味大師從中傳達的「青木式慢哲學」。


引用網址

http://forum.30.com.tw/Board/show.aspx?go=1735

   

相關報導

LV旗艦店御用建築師青木淳首座建築in台北(DECO居家中文國際板)

http://www.decomag.com.tw/fashion/fashion_detail.asp?no=20060815002

 

青木淳  改變LV表情的御用建築師(今周刊第671期

http://tw.myblog.yahoo.com/tycdge/article?mid=332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沈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