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其實這一篇文章是我和德國一位臺灣媳婦" 鄭伊雯 "的<教育牢騷>對談喔,如果你對德國的生活方式和教育有興趣,歡迎你直接上" 德國媳婦 "網站跟她對談囉 !

她是一位三個帥哥兒子的媽 , 個性爽朗又很有內涵喔 ! 尤其她是旅遊的自由作家呢 !( 幫他打廣告 , 她出過好幾本旅遊專書呢!! 不過 , 別像我一樣以為她是坐咖啡店享受下午茶的優閒氣質女啊... )

http://tw.myblog.yahoo.com/cheng_yiwen

我看九年一貫的臺灣中小學教育

 

親愛的伊雯,拜讀你的德國小教介紹,內心有感而發 : 臺灣的中小學教育在「教授與政府官員多次考察國外教育方式後,回到大會議廳裡共同研擬出適合國內中小學生學習的學制與模式,接著辦理全省中小學教師的公『聽』會,修正後公布這套號稱經過專業學者、行政單位與第一線教師背書的教育學制。」所以,若真要討論台灣中小學教育的模式,我還不知道該從何說起呢…(小小抱怨一下)

 

九年一貫教育指的是將過往熟悉的國語、數學、社會、自然等單一科目加以擴編重組以七大領域方式分類,形成現在的語文領域(含本國語文、鄉土語文、英語)

、數學領域、社會領域、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體育與健康領域(含體育與健康教育)、藝術與人文領域(含視覺藝術、聽覺藝術與表演藝術)、綜合領域(含輔導活動、團體活動)等七大領域;其中各領域皆予明定授課彈性比例,故各校各領域實施時數不盡相同,可由各校依社區背景、教師專業與學校願景發展屬於各校的校本特色課程,整體而言,全臺灣在九年一貫課程實施以後,學校的發展多樣化、教師的教學多元化、學生的學習也豐富有趣些了。

 

其實,如果教育前輩們只要確定全國教育宗旨與方向、綱要與指標,其內涵則由第一線的教育尖兵們齊心努力,彈性空間應該會更大,潛能發揮應該會更極致;只可惜,在授課總時數的原則之下,除了要因應一綱多本的教科書選擇(立意良善,可惜審查不夠嚴謹)外,還必須於課程中「適當」融入六大議題(人權、性別、資訊、環境、生涯發展與家政),當然,別忘了教育當局隨時還會「適時」提醒教師要再「再適當」加入新移民議題、單親教養議題、交通安全教育、少子化議題(中小學就開始建立意識基礎啦!)等,所要教授內容繁雜,還必須讓教育當局滿意學校的實施業績,真是苦了孩子們、累了老師們!

 

蓬勃發展的臺灣當代教育環境

 

教育大環境在政治、經濟的角力下多元發展,許多政策與規劃都在反覆搖擺,但畢竟教育還是治國之本,雖然方式多變,但宗旨與理念不變,反而造就百家爭鳴

,分化融合的教育環境,也形塑出各種研究與發展的教師成長團體,教師們對於專業開始自我要求、家長們也挹注大量人力進入校園,至於孩子們則訓練出選擇性的學習態度(此項能力則依家長與老師的引導,而有極大不同的發展);此亦不可謂之幸與不幸!

 

就教師自我精進而言,以臺北市為例,目前教師除了每周三下午進行教師專業進修外,多於課後開始製作個人教學檔案、創新教學設計、小組行動研究,也在少子化大量減班的情況下,開始努力建立個人第二專長,當然,上述是針對大部分教師而言。另外,學生們本以為九年一貫所強調的多元發展與提昇學生「帶得走」的能力,漂亮的口號之下,應該會比較鬆綁,可惜的是,多元入學方案仍不脫分數取向的結果論,導致「7分入大學事件」、「資優學生自殺率提高」的社會怪象。

 

學生學習評量與教師教學評鑑

 

目前臺灣中小學教學評量已從紙筆評量、學習單評量轉以多元化評量為主,老師們也在自我進修時開始專注「學生學習評量」的重要性,我們會依教材的內容、學科的性質、學生的個別化差異與校本彈性化設計學生學習的評量方式與內容;當然,這事件花時間的事情,所以我們多會由領域教師共同規劃,再橫向連結跨領域教學內容,將教學目標、教學過程與教學評量緊密結合,再以評量結果反應教學目標的達成率。現下的教師們在研擬評量內容時,也逐漸兼顧技術性評量(

技能)、概念性評量(認知)與倫理性評量(情意);內容向度就會擴展包含知識

、技能、學生品行、人際關係、學習態度、方法等,所以,除了在暑假教師備課時即共同研擬學生學習評量表,將教學目標以三等量(敝校)勾選方式進行形成性評量外,再加上期末總結性質的敘述評量;說實在的,教師的整體工作量大量增加,但卻感覺更為人師經師。

 

階級再製、城鄉差距

The rich are getting richer and the poor are getting poorer.

 

九年一貫多元化教育實施下來,其實突顯的不僅是學校本位差異,更明顯的是城鄉教育資源的不平均,M型化社會也逐漸轉移U型化社會,所以在臺灣,常常看到的公益活動就是「給偏遠地區孩子成功的機會」,很諷刺吧!

政治與經濟影響教育,顯見一斑。

 

我們未來的努力

 

團體的進步需要渾沌與再整合,也許臺灣正處於這個階段,我們身為教師,對於未來是抱著正向且積極的態度,我們認為生活教育、美感教育、閱讀能力與體能

是我們想要努力的方向,至少在我所認識的教育環境裡,大夥兒有一股革命情感

,期望能引進並整合社會資源,延長並深化教育內涵,讓小學教育逐步踏實。

 

後記

在星巴克一小時劈里啪啦寫完諸多想法,感覺鬆了一口氣,也讓自己的思緒更加清明,嘿嘿!很累,但是很高興能與你分享,希望能激發彼此對教育工作不同的想法。

老師們,加油!德國媳婦加油!

 

 

附上德國媳婦"伊雯"的來函 :

 

待校時間短的德國小學生

 

德國小學一年級頭一週的上課時間,每天只有9點到11點這二小時,為的是讓小孩輕鬆地適應小學生的生活,比如上課要求專心、不准講話、坐好等基本要求。第二個星期開始會增加課堂時數,約在第二週到第三週的上課時數為15堂課,但每天的上課時間不太一定,如我家小老三週二的上課時間從早上9點開始,其他都是早上8點開始,每天有三堂課。

 

等到進入第四週,又換了一張新課表,上課時數為20小時,這張課表也會持續個三週左右,約進行到秋假為止。(我們這邦的秋假是十月初這二個星期)在這幾週中,上課時間有二天是3堂課,有二天是5堂課,還有一天是4堂課,不只每天上課時間的時間不會很固定,甚至下課時間也不一樣。於是,家長們就得跟著時課表來調整接送的時間,若是雙薪家庭當然也得早早安排好在學校托育還是赴安親中心(有待到下午1點的,也有待到下午4點,當然價錢不一樣,市立的安親中心會根據家長的收入來訂收費標準唷!與台灣的統一收費是很不一樣的)的申請了。

 

雖然以這上課20堂課的時數來看,與台灣小一的23堂課差不多,但別忘了德國小學沒有開朝會、升旗、早自習等事,所以他們是810分上第一堂,於是在8點才由三四年級的義工同學開大門讓學生們進入教室,放學後又是關起大門。真正小孩在學校的時間,可以說就是這20堂課加上中間的休息時間,所以待在學校的時間比台灣小孩少得多了

 

我再查了查我家老大門的三年級課表,同樣地具有變動性,數一數整體的堂數約為26堂。等到現在上中學了(台灣的五年級生),課堂增為34堂,上課時間也是有8點有9點,每天約下午2點前就回家了,所以在校時間真的比台灣在學校接著去安親班的長時間有別。

 

課程表

 

一般小學裡的課程表,小一和小二每週有德文課、數學課、音樂課、運動課、美術課、宗教課等。在這之餘,一定會有德文加強課與數學加強課這二種,當然程度好的學生就可以不用上這課,名單由老師來給,家長就配合囉。

 

到了小三與小四,美術課絕對是每週二堂,運動也是每週二堂,還會有游泳課(游泳沒過的學生還得上游泳加強課),與每週二堂的英文課(我們小學也改變了秋價後小一生也要每週上一堂英文課),加上德文、數學、自然等主要科目,每週約上26堂課。

因為課程的變動性大,替換教室的可能性高,上下課時間的差異等,無形中小學生們的主動性與獨立性較高,有如大學生上課般,得自己去找教室、看課表、找老師詢問,這似乎是我們小學生較少訓練到的。

 

成績單

 

我先簡單的說一般的成績單,我們小一的成績單沒有打分數的,只有寫老師評語。小二後成績單,是依各科來寫,如有德文、數學、自然、音樂、美術、運動、宗教等,依次打分數為1最好到6最差,約到4就可以留級了。小三和小四的德文成績單裡,還會再細分一下,德文科成績與德文寫作成績。

 

每一科都是獨立的分數,每一科目等同重要。可以這樣看,美術科與數學科的成績,若都拿1,那就是21,家長與學生都會很高興的。

 

若我沒記錯的話,我們好像是德智體群美,但智育最重要,裡面有各主科,美術成績併入美育,這樣對嗎?我不太確定。

 

去年,德國也針對成績單做了改革,增加了六個評分項目,我之後再說。

 

上課內容

 

小一的上課很輕鬆,約是一年級學會所有德文字母即可,而在學習字母中當然會加入如何拼音。小二以上才會寫簡單的短文,小三後才有考試,德文考試以考聽寫為主,寫作另外計分。數學當然也有數學題目,但簡單很多。

 

德國的德文上課課本是不用買的,屬於學校公有財產,學校交給學生們學習與保管,過了一年要交回,留給下一學年的學生來用,所以課本第一頁都會註明請學生仔細保管好,也會寫上使用者名字,就這要約用個四、五年,等到真的破損不已才會淘汰。既然課本是共用的,不可亂塗亂畫,那學生上課的內容就是每天拿幾張A4大小的課程內容回家(我我曾在部落格展示的照片),這課程有我們家長出錢購買的課程講義筆記,每次上到哪一課才發給學生,也有老師自行印製與影印的內容,學生們統一裝訂在檔案夾中,這些檔案夾就是他們的上課資料與主要內容。

 

新生們在上學的第一天就會被要求,準備紅、澄、黃、綠、藍五種顏色的檔案夾,這五種顏色就代表著五種主要的科目。如紅色是數學檔案夾,藍色是德文檔案夾,自然科是綠色檔案夾等….,這種嚴格遵守顏色分類的規定,從小一適用到高年級。

我小兒子上學這幾週以來,德文單字是依課文跳著上的,上課已經進入第五週了,德文字母只學了ELAS這四個字母的大寫與小寫,當然還有運筆能力與拼音能力的練習,拼音如ElleAlleSella等基本的練習,數學只教到「7」,夠慢與夠少的吧!但他們花很長的時間讓小孩喜歡學習、喜歡上學的適應能力的調整上,所以小學生對上學的壓力相度來講是比台灣小孩少得多。

 

考試又少,初期訓練考試能力的聽寫測驗,還會先讓小孩在家練習,考試時老師還是唸一樣的內容,這樣還有小孩考不好唷!得等到小四時,老師才會唸完全陌生的短文,讓學生來聽寫。

 

德文的寫作在小三和小四以後很重要,也是一項主科與主要成績科目。台灣似乎作文在成績單上沒有獨立出來,只有大考時會考作文。這點跟德國不同,作文很難考,但平常就會練習很多倒是真的。

 

我記得台灣在國文和數學以外的科目,如自然科等,很常用選擇題來考試。但這種科目,德國都是用問答題來問來考,學生必須寫出正確的答案內容,比較重視學生真正理解的程度,而不是選擇題還有亂猜的空間哩!

 

我先寫到這裡,沈老師還想問什麼呢?

 

 

 

 

 

 

 

 

 

歡迎你直接上「德國媳婦」網站和她對談囉!她是一位非常開朗有趣的三個帥哥兒子的媽,絕對可以做為終身朋友的有內涵麻吉喔!http://tw.myblog.yahoo.com/cheng_yiwe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沈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