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教養孩子的過程中,孩子出現偏差行為是每日都必須面對的問題,如果我們的心中對行為問題的背後能
先有一套解讀(解毒)的模式,遇到小鬼們層出不窮的各項有趣挑戰,就不會慌張無措、流於情緒了


 

商業週刊第1084期針對「管好家中的小霸王,停止再當抓狂父母」的主題,編輯「創意處罰五十招」專
題報導,雖然其中有部分教養方式,值得細細考量,但其原始出發點,都是希望在打罵的破爛招數外,
針對不同的個案,提出一些不同的處理模式,值得參考。

商周1084.jpg 

 

商業週刊1084期(2008.09):創意處罰五十招。

 

◎臺安醫院小兒心智科醫師許正典:負面行為,是孩子表達複雜情緒的方式,他可能要表達痛苦、嘲笑
    、
生氣、難過;若父母只對表面行為處罰,一定無效。

◎許多父母到後來錯把焦點放在處罰上面,而不是在偏差行為本身。

◎美國教育學者賽維爾(Sal Severe):「如果你發現,處罰的次數增加了,但負面行為沒有改善,這就
    表
示這個處罰無效。」

◎孩子出現偏差行為時:

  一、情緒抽離:先簡化、抽離自己的環境和情緒。

  二、正確歸因:分析負面行為背後的原因,這不容易,卻最核心。當怎麼教都沒用時,他可能需要就

                                醫。

偏差行為診斷步驟.jpg 

 

 

 

  三、對症下藥:找出解決方法,擬定解決策略。

    (一)管教策略目標必須確實可行。Google中國區總裁李開復:「自信心是孩子潛力的放大鏡」。

    (二)必須以正面方式鋪陳,跳脫傳統負面削弱法。根據神經語言學,如果對孩子說「不准XX」,

                 孩子的大腦往往會忽略「不准」、「不可以」這幾個字,只記得不被允許的負面事項。因此,

                 我們應該把每一個「否定」變成「機會」,把自主權從你身上轉移到孩子身上,以培養讀力

                 能力。

    (三)管教方式,必須是親子討論後決定。如果設定規矩時能把選擇權給孩子,孩子才能瞭解規矩

                 背後的「why」。也因為是共同討論的,孩子有參與感,被處罰時也會心甘情願。

 

 

2009-01-12_092813.jpg  


別當抓狂父母.jpg   

 

 

◎臺北市私立復興中學校長李珀:「人的行為養成都需要一段時間,多久養成的壞習慣,父母就要有心

    理準備,花等同的時間幫孩子改掉。」、「一個好習慣的養成,至少要21次以上的練習,一旦變成習

    慣,就會成為人格特質的一部分。」、「511歲是孩子行為模塑的關鍵期」

◎為人父母師長者,要管教孩子前,請先照照鏡子。

◎處罰有效後要獎勵,效果更持久。

    一、量身訂作型獎勵。懲罰要剝奪其「最愛」,獎勵也要給其「最愛」。

    二、公開讚美儀式型獎勵。

    三、免除勞務型獎勵。

◎創意處罰五十招(臺安診所敦南心智發展中心許正典醫師審閱)

    此篇整理所出現的創意管理五十招,有些的確可以使用,相對的,有些方式卻值得商榷,也許在事前
    告知的前提下,讓孩子知道自己是對事不對人,是愛他的,才可視個案參酌使用。事實上,這些招數
    給大家的啟發,其用意乃希望師長們在處罰孩子的方式上,可以在達到目的之外,還能展現機智與幽
    默。

創意處罰五十招.jpg 
創意處罰五十招2.jpg 
 創意處罰五十招3.jpg
創意處罰五十招4.jpg 

 創意處罰五十招5.jpg

創意處罰五十招6.jpg 

創意處罰五十招7.jpg 

 

 

 

◎高雄市右昌國中麻辣教師阿倫:任何的處罰形式與體罰只有一線之隔。不夠了解學生就不該用。處罰

    學生的原則:

    一、所有的處罰,都要孩子同意。

    二、同一個處罰方法,將因人、因時而調整。

    三、言出必行,不訂無法執行的處罰,不要把遊戲規則說死。

Google中國區總裁李開復:不要教出「乖巧」的孩子,而要教出「積極」的孩子。用3%時間想處罰,

    97%想正面激勵。對「規矩」的定義:

    一、訂好規矩,但是首先把規矩的道理講清楚,不是盲目的服從。

    二、在規矩內孩子有完全的自由。

    三、違背了規矩,孩子將受講好的懲罰。

    四、規矩越少越好,才能做到啟發的作用。

    把每一個「否定」變成「機會」,把自主權從你身上轉移到孩子身上。

    父母要做孩子的朋友,定義就是無話不說。你要讓他無話不說,前提是他對你有足夠的信任。

    你可以懲罰懶惰、逃避、不負責任等不良行為,但是不要懲罰失敗。

    不要說教。如果他聽了,可能會失去判斷力;如果不聽,則可能叛逆或不信任你。

    不要讓孩子認為「我不做這件事,是因為怕被懲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沈杯 的頭像
    沈杯

    小沈老師的美感教室

    沈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